土木工程学院海洋环境混凝土技术团队

一、团队概况

研究方向面向“海洋强国”与“双碳”战略,依托滨海低碳混凝土技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、海洋环境混凝土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“海洋环境混凝土技术”创新引智基地,致力于“混凝土耐久性设计与提升”“先进混凝土材料研制”“混凝土结构设计与应用”“滨海工程防护与修复”基础理论、共性关键技术与工程化应用研究。

团队带头人:金祖权,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兼职博导,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,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,泰山学者,第十四届霍英东青年教师奖、青岛市青年科技奖获得者,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,主要从事长寿命水工钢筋混凝土研究。近年来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、科技部重点研发课题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、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20余项。

二、学术影响力

代表成果:团队成员在《硅酸盐学报》《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》等国内外著名刊物上发表SCI和EI检索论文300余篇,SCI累计引用5000余次;获得日内瓦发明展金奖和中国发明协会“发明创业奖人物奖”等;主办/协办第二届水泥与混凝土技术国际学术会议、第三届低碳水泥与混凝土技术国际会议、“第三届全国工程防护与修

复技术”等国内外学术会议,建设了教育部国际联合实验室、国家创新引智基地等,提升了学科国内外知名度。

技术转化与社会效益: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,牵头、参与制定国家、行业和地方标准50余部。团队积极响应国家“海洋强国”战略,解决海洋严酷环境下重大基础设施长寿命运维关键难题,主持

在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“低碳长寿命海底隧道结构混凝土与工程应用”和青岛二隧揭榜挂帅项目“超长海底隧道结构体系耐久性技术研究”,服务胶州湾第二条海底隧道、沿海铁路、滨海地铁等重大工程设计与建造。逄博副教授在水下混凝土快速修补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,其成果以210万元的价格在山东省技术产权交易平台成功转让。

团队荣誉:

团队所培养的学生,多次获得省优秀博士论文、省优秀硕士论文和研究生创新成果奖等,团队成员牵头的项目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。其他获奖如下:


三、未来规划

短期(1~3年):主编/参编国家行业标准5-10部,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-3项,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7-10项,科研成果转化不少于10-15项,引领海洋严酷环境长寿命混凝土技术发展。

中长期(3~5年):建设国家级科研平台,引进、培育国家或省部级人才3-5名,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科技需求,持续产出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一流创新成果。

团队联系人:于泳18954838547

TOP